今 日 推 荐 华南师范大学 法律(法学) 基本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是华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法学教育和研究重镇。学院注重学生理论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
今 日 推 荐
华南师范大学
法律(法学)
基本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是华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法学教育和研究重镇。学院注重学生理论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观摩审判”、“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实习”和“社区法律服务”相结合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法”,并已建立了55个实践教学基地8。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在人工智能与法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处于前沿地位。法学院王燕玲教授团队研发的”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作为国内首个法律垂直大模型,已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并在广东、安徽等多地司法行政机关得到应用,展现了学院在”人工智能+法学”领域的产学研实力。
培养目标
为法律职业部门或其他实务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
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运用专业外语资料。
招生情况
2025年招生计划、全日制招生35人(含推免生)
2025年复试比例、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为1:1.8
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法律(法学)专业硕士初试为全国联考,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97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
497法律硕士综合(法学)
复试科目
复试科目为 00410 专业综合(含宪法、法理、民法、刑法等)。
复试形式一般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含专业素质考核)和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研究方向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25年招生方案中并未明确列出法律(法学)专业硕士的详细研究方向。法律硕士(法学)作为专业学位,更侧重于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和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而非学术型硕士那样细分具体方向。
从其培养模式和就业导向来看,学习内容很可能涵盖民法、商法、宪法与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多个基础领域,并可能结合本校特色,融入人工智能法学、财经法学(法商融合)等前沿或交叉领域的内容。
培养方式
实践教学: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推行“观摩审判、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实习和社区法律服务”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法,并建立了55个实践教学基地,以强化学生的实务技能。
前沿融合:培养方案很可能融入人工智能+法学、法律科技等前沿内容。学院王燕玲教授团队在法律AI领域的重大成果(如“小包公”法律大模型)便是这种融合的体现,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法律科技的机会。
奖助体系:学校提供了多元的奖助学金支持,包括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学业奖学金(一等8000元、二等5000元、三等1000元,覆盖率100%)、国家助学金(6000元/年,有固定工资者除外)以及“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等。
优 势
“人工智能+法学”特色鲜明:法学院在人工智能法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处于全国前列49。这不仅能让你接触到法律科技的最新发展,也提升了在就业市场中的独特竞争力。
注重实践教学:“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法和众多的实践教学基地,能有效帮助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这里经济发达,法律服务市场需求旺盛,能为实习和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平台。
就业前景良好:法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持续向好。2025届法律(法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81人毕业,74人已就业),且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含选调生)、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
就 业
公务员与选调生:有19人进入公务员系统,其中包括9名选调生,服务于各级党政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和政法机关。
金融机构与企业法务:有19人进入金融机构,23人进入其他各类企业(从事法务、合规、风控等工作)。这凸显了“法商融合”背景下的竞争优势。
律师事务所:有7人入职律师事务所。
深造读博:有3人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就业质量:毕业生进入中央机关、省级高院、检察院、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华为、中信证券等大型央企和金融机构总部的人数比例显著上升,就业质量高。
复合型人才优势:毕业生在财经、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就业表现出色,体现了学院“一流标准、财经特色”和“法经交叉”培养模式的成效。同时,学院在人工智能+法学领域的优势,也为学生在法律科技等新兴领域就业创造了条件。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